【課程專欄】-產業趨勢與股票型基金

講師:大慶證券 Wayne

未來具發展性產業-電動車與元宇宙| 撰文:朱佳音

本週社課主題為「產業趨勢與股票型基金」,講師詳盡介紹了股權投資組合、股票型基金及各類基金未來發展趨勢等。提到未來具發展性的產業趨勢,電動車、元宇宙、第三代半導體、電子商務等都是時下熱門的話題,以下將主要介紹電動車及元宇宙的產業趨勢:

電動車

電動車產業鍊上游為原物料、中游包含車身/車電/馬達動力/充電/安全/電池系統,最後才組裝成下游販售給消費者的電動車。電動車一般來說主要指純電動車及插電式混合動力車,根據勤業眾信統計,電動車台數未來10年將以年複合成長率29%成長,並在2030年達到3110萬輛,達整體汽車市場30%滲透率。近年各大車廠持續擴大投資,加上政策獎懲的推動、電池成本下降,使電動車成為未來重要發展趨勢之一。

在車廠投資方面,除了Tesla及蔚來等純電動車廠之外,傳統車廠如福斯及BMW也分別投資了約880及360億美元於電動車,日本油電車龍頭豐田也計劃於2022年推出首款量產純電動車。而為了快速搶進市場,電動車的興起也改變了傳統汽車生產方式,許多車廠組成電動車平台使零組件通用性更高,減少開發時間,鴻海MIH聯盟即是其中一個例子。

在電動車政策推動方面,各國推出包含禁止販售燃油車、鼓勵節能汽車普及化等措施。其中以歐洲政府最為積極(各國政策詳細進程如表一所示),由於歐洲是全球汽車第二大市場,此舉將加速電動車產業的發展。

而電動車成本中占比35%-40%的電池成本也在近幾年快速下降,根據BloombergNEF預測,電池成本自2020年至2030年將下降136%,加上電池性能持續改良研發,因此推動電動車的普及。除此之外,電動車的發展也帶動自動駕駛系統及新車用零組件的興起,以因應新技術並帶給消費者更好的乘車體驗。

元宇宙

,意指人們能在虛擬世界體驗現實中不易或無法達成的活動,而元宇宙與過往虛擬遊戲世界的共通點為大規模使用者及持續運轉,最大差異則在於元宇宙進一步賦予完整的五感體驗,使人們更有沈浸感而有現實虛擬交互的感覺,並且身份可以在不同宇宙間轉換。

根據PwC統計,元宇宙市場規模將由2021年的149億美元於2030年增長至1,543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約29.66%。而根據中國清華大學新媒體研究中心之預測,元宇宙的應用順序將以遊戲及展覽為先,最後將涵蓋醫療、政府公共服務、工業製造等領域,未來有望創造嶄新的商業模式。

未來元宇宙的生態圈將主要包含三大類:各大平台應用、核心技術及終端設備,而其中擔任整個生態圈核心技術(包含區塊鏈、AI邊緣運算、雲端、3D技術等)的提供者將成為受益最多的一類。目前涵蓋此類業務的公司包含:NVIDIA、AMD、Microsoft、Amazon、Google等。

看到元宇宙帶來龐大商機,國際各大公司陸續推出積極搶攻元宇宙市場的產品計畫:如META 預計於2022年發表新型AR與VR原型機搶攻大眾元宇宙市場;Microsoft則瞄準企業端,其2019年發表的元宇宙相關產品HoloLens2也已被NASA、Benz採用;NVIDIA則是在去年推出Omniverse設計協作與模擬平台,創造出工程師的元宇宙,其中BMW更借助此平台節省約30%的生產成本。

總結

現今電動車產業仍面臨基礎建設不足、充電管理、民眾接受度等困難,元宇宙發展也碰到智慧財產權爭議、隱私權爭議、缺乏完整法律規範、缺乏統一的貨幣及支付系統等阻礙。投資人應秉持審慎的態度檢視這些風險,若諸多挑戰皆能被一一克服,相信電動車及元宇宙等具發展性的產業趨勢,將逐步改寫過往人們習慣的生活模式。

表一

成長股與價值股簡介| 撰文:張晨維

資本市場投資人有時候可簡易區分為成長股及價值股兩大類型。

成長股

首先市場對於成長股的認知及評斷方式相當多元,成長股通常指的是未來成長速度極快的企業,擁有深厚或獨特的競爭潛力,營收表現將在數年之內顯著地提升,市場進而會給予該企業相對高的估值預期,導致成長型股票普遍呈現價格昂貴、高本益比或高殖利率等情形。有些企業甚至會在有賺錢的情況下仍實施不配息的政策,將盈餘進行再投資以維持高成長率表現,因此成長股的評估指標可能包含營收成長率、本益比、EPS、EBIT或ROE等;

價值股

接著是價值股,讀者們對於價值股最為深刻的印象大概會是股神巴菲特所主張的價值投資,這個概念最早是由經濟學家班傑明葛拉漢(Benjamin Graham)所提出,重點在於投資人必須去發掘企業的內在價值,並將其與市場價值進行比較,如果內在價值高於市場價值,代表企業股價被低估,此時應積極買進,並於股價已充分反映企業真實價值時賣出,賺取資本利得,類似買低賣高的概念。

價值股可能包含低成長率、規模龐大、獲利穩定、股價漲跌幅不大或高股息等特點,除了上述特點可以作為挑選價值股的依據外,投資人更應該要針對企業進行基本面分析,包含企業整體獲利指標、財務狀況、策略發展與產業前景等,如此才能夠確認自己所認知的企業內在價值是否合理。

風險

提到股票投資的特色與優點,就不能不提及可能伴隨而來的風險,儘管成長股看似在未來可享有極高的報酬,但如果企業後續的發展並無法符合市場原先的高估值預期,甚至無法轉虧為盈,此時投資風險便會大幅地上升,並可能因為市場開始失去信心和耐性,而面臨股價暴跌的窘境。並可能面臨股價暴跌的窘境,因為市場開始失去信心和耐性;

價值股方面,投資人如果錯誤預估企業的內在價值,以為自己是買入既便宜又優質實際上卻昂貴的股票時,便可能掉入所謂的「價值陷阱」。容易產生價值陷阱的公司可能具備下列特點:公司所處的產業正在面臨技術革新或需求下降等問題,未來可能逐漸邁向衰退;公司市占率不斷地受到同業競爭影響而下降;公司長期的財務績效、P/E、P/B皆偏低等。投資人為了盡可能避開價值陷阱,除了執行詳盡的基本面研究外,更應該多方面評估,例如從總體層面判斷產業發展性與週期,或是觀察自由現金流量(與企業內在價值攸關)、ROE、資產負債比率(財務風險)等細項指標,以釐清企業價值被市場低估的真實性。

看完成長股與價值股的介紹,讀者們的心中應該會產生一個疑問:究竟哪一種類型的股票更適合投資呢?

答案其實是不一定,根據統計,近10年(2011至2020年)成長股表現較好,但再往前10年來看,2000至2010年則是價值股較優。代表其實在不同時空背景下,需要投資人根據總體、產業及企業的相關資訊變化,審慎判斷適合投資的標的。

避險基金中的佼佼者-橋水基金| 撰文:俞尚凱

前言

世界上規模最大的ETF是美國的SPDR的S&P 500 ETF (SPY),其規模達到4200億美元,而最大的共同基金則是Vanguard Total Stock Market Index Fund (VTSAX),規模達到驚人的1.26兆美元。另外,全球資產管理業的龍頭則是貝萊德(Blackrock),其管理的資產總額達到無人能及的9.5兆美元,第二名的先鋒集團(Vanguard)為8.3兆美元。但今天我們的重點都不是他們,而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對沖基金 - 橋水基金(Bridgewater Associates),資產規模大約為1400億美元。

橋水基金

橋水基金的創辦人為Ray Dalio,被稱為「全球總體經濟的專家」。他在1949年出生於紐約,為家中的獨子。1973年從哈佛商學院畢業後,先任職某經紀商的商品交易主管,而後轉至Shearson Hayden Stone經紀商負責機構避險業務。1974年初時,因酒後與主管吵架而被開除,失去工作後的Dalio決定創立自己的事業,而橋水基金也就此誕生。

根據Dalio的說法,他認為橋水基金是一家「關注全球總體經濟的公司」,並且希望透過量化的方式去找到投資機會。而他們的最終目標是希望能在風險配置而非資產配置的基礎上,建構多個報酬不具相關性的投資組合,藉此提供投資者與市場相關性較低的投資選擇,進而能幫助投資者達成多元化投資的目標。不過根據報導,橋水基金僅接受來自退休基金、基金會以及各國中央銀行等機構法人的資金,其並不接受個人投資者的資金。

橋水基金最著名的投資方法論主要有二:將alpha和beta分離、以及系統性且多樣化投資:

第一

將alpha和beta分離,其實就是大家所說的主動型投資和被動型投資。雖然這個世代的投資者對於被動投資都耳熟能詳,但在被動投資還沒成為顯學的90年代,並沒有對沖基金業者將這兩個投資策略分開且提供相對應的投資商品,Dalio的橋水基金是第一家提供這類型投資商品的對沖基金。

第二

系統性且多樣化投資的目的,則是希望結合傳統的資產配置以及對全球市場進行曝險,試圖找到相關性低的工具或市場,並依照橋水基金的判斷進行多空的下注,進而達到最優質的資產配置。

雖然以上兩種方法聽起來十分簡單,卻幫助橋水基金旗下的Pure Alpha基金在截至2019年過去的20年間只有3年虧損,且年平均報酬率達到12%。

橋水基金即使因為2020年的疫情而虧損了18.6%,但根據報導,橋水基金仍然是有始以來表現最好的避險基金,從成立以來的淨收益為465億美元。

避險基金看似離我們這種市井小民非常遙遠,但是筆者認為透過觀察這些業界中的佼佼者,除了可以學習到與眾不同的投資策略,更重要的是能夠開拓自己的眼界,進而體會到投資的趣味且獲得持續進步的動力。

最後,若是有讀者對於這些避險基金或是投資界的佼佼者有興趣的話,可以先從資產規模超過1億美元的業者每季必須申報一次的13F機構持倉(有點類似台股的籌碼動向)中去找出自己有興趣的投資機構。但有一點事情需要注意,由於SEC規定13F是在每季結束後的45天之內申報,因此這些資料屬於落後資料,只能把它視為這個投資機構投資方向的一種指引,切勿當成明牌跟著買進賣出。